中文EN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手握焊枪 冲锋在前——记中铁工业旗下中铁山桥特级焊工技师张明

来源: 时间:2023年02月03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前不久,国资委组织开展了第二批中央企业“大国工匠”培养支持计划评选工作,共有100名中央企业高技能人才入选,中铁工业旗下中铁山桥张明在列。
  作为中铁山桥的特级焊工技师,张明能熟练使用手工钨极氩弧焊、气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对焊等多种焊接方法,这是他的“绝活”。工作16年间,张明凭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高超的焊接技能,参建了武汉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新西兰桥、港珠澳大桥、美国韦拉扎诺大桥及孟加拉帕德玛大桥等20余个国内外重点工程,多次在国际和国内焊接大赛中获奖。2022年底,他被评为第十六届全国技术能手。
实干,一把焊枪冲在前
  头戴焊帽、手握焊枪,张明屏气凝神,将10毫米粗细的焊枪头深入两块超厚钢板对接缝不足1毫米的位置。随着焊光闪烁,焊接过程一气呵成,大约10分钟,把两块厚厚的钢板焊接在一起,焊缝平滑均匀。用精密的仪器测量,焊缝合格且完美。这是张明参与建设“一带一路”重点工程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时的一幕。
  帕德玛大桥采用欧洲标准的全焊结构,超厚板达到110毫米,创下桥梁制造的“新厚度”。由于焊接填充量大,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焊接工作也一度受阻,许多人望而生畏。
  张明凭拿起一把焊枪,鼓足干劲、潜心研究,在闷热的箱体里一蹲就是一天,以专注的精神状态战斗在生产一线。面对超厚板材狭小空间开双破口,他在火光四溅中舞弄焊花,经过反复实践研究,将双破口改为单坡口、背面加钢衬垫熔透焊接,带领班组成功攻克焊接难关。
  匠心筑梦,架起孟加拉国人民的“梦想之桥”。张明怀揣着强国梦,以实干为刃,在关键时刻攻克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成为当之无愧的“桥梁先锋”。
巧干,一马当先闯新路
  “走出去,让世界看到中国制造技术。”这是张明2017年首次参加国际焊接大赛时,立下的雄心壮志,在这届比赛中他荣获团体赛银奖、个人获优秀选手奖。
  “做就做到极致、干就干到出彩。”他的底气,来自在世界级重点工程项目中的磨砺。
  2012年,中铁山桥承接了美国韦拉扎诺海峡大桥钢结构制造项目。该桥制造标准颇高,对于中国企业能否达到要求,美国国内质疑之声四起。面对“单道对称焊接,熔深不低于80%”这一世界性难题,中铁山桥技术创新队伍迅速开展科技攻关。张明勇担重任,经过大量实践摸索出了一套新的焊接技艺。韦拉扎诺大桥钢结构加劲板的试制中,转弯处时常出现裂纹,他向老工程师们请教经验,通过反复研究实践,最终采用在转弯处“停一下、接个头”的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裂纹这一工艺难题。
  他把自己创新的焊接方法坦诚相教于身边的同事、工友,画好焊接队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同心圆,形成了提升产品质量、加快项目进度的强大合力。通过优化焊接工艺、优选参数,项目验收时,韦拉扎诺海峡大桥项目焊缝外观成型良好,内部质量一次探伤合格率达到100%,“中国质量”让美国业主无可挑剔,中铁山桥人扬眉吐气。
  “在超级工程中,焊枪就是我的刀枪,用好了它,我们中国制造就有了一锤定音、一剑封喉的能力。”中国制造走向国际,靠的就是这样的“大国工匠”持之以恒地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苦干,一腔热血铸匠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高手,不是一天练成的,而是长年累月的积累。2007年3月,刚刚参加工作的张明便表现出在焊接方面非凡的天赋,他凭借着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和一股不怕苦、能吃苦的奋斗精神,苦练技艺、飞速成长。
  最初进入工作岗位,张明跟着自己的师傅学习钻研,对焊枪的使用角度、焊接的电流强度、施焊的方法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平日里,他焊枪不离手,从钢结构的平焊、立焊再到钢管各种位置的焊接,他在短时间内便掌握了各种基础焊接技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张明深信,工匠没有捷径可走。他把积累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勤学苦练、厚积薄发。因为练得最苦最多,悟性又高,他成为同龄人中成长最快的一个。
  2010年,年仅21岁的张明被授予“中铁山桥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之后的十几年,他在桥梁焊接工作中交上了一份份优秀的答卷: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大国工匠”、中国中铁技术能手、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优秀选手、中国中铁第三届职业技能竞赛焊工成年组和青年组双料冠军……一线技术工人求知敬业、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成为他的勋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时代呼唤能工巧匠,激励着他们用精湛技艺书写着大国工匠传奇。张明手握焊枪坚守生产一线,勇立潮头、冲锋向前,在技能成才、技能立业、技能建功的时代浪潮中,书写出一篇又一篇砥砺奋进的华章。 (赵轶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