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精细管控决定项目成败 ——记火车头奖章获得者 中铁三局如通苏湖城际铁路项目常务经理袁利佳

来源: 时间:2023年03月12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扎根施工一线、书写实干担当、勇攀技术高峰,他十几年如一日,把工匠精神镌刻在每一个施工细节把控和每一个工程项目建设中。他,就是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获得者,中铁三局华东公司总经理助理、高级工程师袁利佳。
  “中等个头,一副近视眼镜架在鼻梁上,看起来文质彬彬、稍显单薄。”这是很多人对袁利佳的第一印象。但是,在急险难重的任务面前,他却能独当一面。工作十余年,他先后担任沪通铁路项目总工程师、常熟交通枢纽地下空间项目经理、沪苏湖铁路项目总工程师等职,参与过武广高铁、京沪高铁、沪通铁路、沪苏湖铁路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先后组织完成科研课题和国家专利20余项,曾荣获山西省总工会“省总直属立功竞赛先进个人”、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铁路建设先进个人”、江苏省铁路集团“铁路建设先进个人”、中国中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
稳中求进敢为先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是袁利佳工作中的口头禅。技术出身的他,在工作中养成了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好习惯。在他看来,一个数据的差错,就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
  在沪通工作期间,面对高架站特大桥原设计中62孔简支现浇梁措施工程量多、风险高、成本大等不利因素,他经过多次现场踏勘和理论计算,大胆提出现浇改预制架设的思路,并通过数据、案例最终说服各方,将原方案变更为预制架设,降低了工程风险,节约了项目成本,并与兄弟单位一起研发了一套横向移梁的专利设备和工法。
  道场山隧道是沪苏湖铁路全线唯一隧道,受关注度高,工期压力大。面对如何精准控制测量、如何高质量完成工程等问题,他经常与现场施工人员、技术人员打成一片,开专题会讨论研究方案,通过摸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质量控制工艺和3项专利,解决了后期光爆效果差、线性控制难等问题。桥面附属是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特别是挡墙烂根这一情况,基本上在每个项目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基于此,他带领分部和一线人员,仔细研究通病起因根源,将模板改良、工艺改进,通过多次试验,终于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类似的事迹还有很多,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一次次突破,才练就了他敢于突破、敢于尝试的锐气。
增收创效保目标
  “效益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在袁利佳看来,一个方案的小优化很可能给企业创造大效益,所以他在做好技术的同时,始终不忘思考如何提高管理效率效益,增强项目履约和创效创誉能力。不管是在例会上,还是在闲谈中,他都会给周边人传播“效益提升”的理念,努力在项目营造“人人有意识、人人重效益”的氛围,推进项目创效工作有序提升。
  在沪苏湖铁路项目初期,他积极进行项目管理策划,多次组织专题会对墩型优化、基坑优化、孔跨优化等方案进行讨论,通过前期的有效策划,完成墩型优化等设计方案优化12项,完成施工方案优化14项,对项目开源节流、增收创效起到重大作用。沪苏湖铁路全线路基占比较高,土石方需求量大,原设计方案中的土石平衡缺口较大,他敏锐抓住这一特点,提出将原设计中296米隧道变更为路堑的思路,以解决全线土石方来源问题。虽然该优化方案在刚提出时,各方争论较大,但经过无数次的沟通、谈判,最终方案获得通过,为项目减亏约3500万元。
合力下好一盘棋
  人才培养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从事技术工作多年,袁利佳同志深知一个项目的成败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他聚焦企业长远需要,深耕人才沃土,做到因材施教、人尽其才,不断增强和释放人才活力,激发人才队伍“战斗力”,盘活人才工作“一盘棋”。
  沪苏湖铁路站前1标是包含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路基工程和轨道等工程的标段,项目技术人员平均年龄26岁,年轻化的队伍在有朝气、有活力的同时,也表现出经验不足。面对不利因素,他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助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他白天和技术人员一起行走在各重难点工点现场,晚上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培训总结,不断提升一线人员的业务水平,为公司的下一步发展储备了人才。在他的带领下,团队迎难而上,攻克了层层难关,率先完成全线第一个拌和站验收、第一根桩、第一个承台、第一个墩柱、第一个既有线封锁施工等多个第一,并顺利确保180米大跨度连续梁顺利合龙,道场山隧道提前49天顺利贯通。
砥砺前行当先锋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时刻注重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能力,做到观大势、顾全局,冲在前、干在前,发扬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一线技术员到项目经理,他在任何岗位上,都是一台动力强劲的“火车头”,奉献担当、兢兢业业,带动身边的人一起砥砺前行。
  在2021年抗击台风“灿都”过程中,他与项目班子成员一起配合当地政府,冒着雨夜组织大巴车,将902名职民工转移到安全住宿区域进行安置,并为大家准备了足量的餐食。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他科学组织、积极作为,做好各项防疫工作,并利用技术优势,创建了项目防疫网格化管理模式。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调整,他以身作则,主动做好服务保障,为项目员工及家属配备各种防疫药品、用品,以温暖的举措彰显了党员本色。
  十余年奋斗,风雨兼程;十余年求索,奋斗不止。袁利佳一路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收获了累累硕果。而今,他依然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地工作在施工一线,用心用力描绘着担当奉献的壮美篇章。 宋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