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第9期发表重要文章——《激励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中铁隧道局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团队集体研讨后倍感振奋,也备受鼓舞,他们刚刚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这支47人的队伍中,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高达70%,他们以忠诚担当践行初心使命,承担着“高原、高寒、深地、深水、超长”等极限工况下,盾构机重大装备研制与施工、隧道智能建造等科技攻关任务。
该团队曾创造多个国家和行业纪录,入选“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央企业优秀创新团队”,自主研制的首台国产盾构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4项,参与制定国家行业等标准32项,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等荣誉,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代科技报国的青春篇章。
聚焦智能建造 攀登技术高峰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中铁盾构产业基地时指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作为这一重要指示的实践者,研发团队以隧道智能建造为主攻方向,持续开展前瞻性技术攻关。
团队历时6年建成行业首个盾构TBM工程大数据平台,目前已应用于新加坡地铁环线、格鲁吉亚KK公路、上海崇太长江隧道等国内外各类型盾构TBM456台、施工线路715条,涵盖地质、环境、装备、姿态、结构等多维度信息,奠定盾构TBM隧道智能建造转型基础。
面对全球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超大直径、超高水压的世界级挑战,该团队搭建大数据库和云计算中心,为盾构机装上“智能掘进脑”,构建智能感知、智能掘进、智能运输、智能管控等九大智能建造体系,实现大直径盾构全工序智能协同无人化掘进,并实现常态应用。在实际施工中,盾构机掘进、环流、姿态参数较人工操作更平稳,创造了15米级超大直径盾构单月掘进718米的世界纪录,平均月进度达到600米,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大幅提升了工程效率和质量。团队主导编制的《中国盾构/TBM隧道智能建造蓝皮书》,代表行业全面展示中国盾构/TBM隧道智能建造最新成果。
突破技术壁垒 锻造大国重器
20世纪80年代,中国隧道施工仍以人工和传统机械为主,地质预报技术等方面相对落后,安全风险极高。彼时,国外盾构机虽技术先进,但花巨额资金引进之后经常“水土不服”,维修依赖外方且费用高昂,保养时中方不能参与,进度无法控制……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处处掣肘。2008年,该团队依托国家重点项目,成功研制我国首台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终结了国外盾构长期垄断的历史,开创了我国盾构制造国产化的先河,为中国盾构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随后研发团队围绕超大直径盾构和主轴承等关键零部件“卡脖子”难题开展技术攻关,攻克盾构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制出国产最大直径TBM——“彩云号”,该装备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研制出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海湾号”“春风号”,两度打破国产最大直径盾构纪录。联合研制出世界最大矩形掘进机——“中原1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推动我国隧道掘进机设计和制造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当时,团队深入国家重大工程一线,针对超大直径穿江越海隧道修建中遇到的施工难题,成功构建穿江越海隧道设计理论与方法,成功解决世界首座时速350公里隧道的修建难题,并推广应用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汕头海湾隧道等国家重大工程。其中,团队在汕头海湾隧道工程攻克了高水压、强腐蚀、大埋深等八大技术难题。
厚植人才沃土 践行忠诚担当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应中铁隧道局青年党员来信时说:“他们的来信,让我感受到青年一代对祖国和人民的担当和忠诚。”总书记的深情寄语饱含厚望嘱托,“忠诚担当”成为研发团队的终生信仰,时刻激励着全体青年争做科技兴隧、以隧报国的青春奋斗者。
当高原工程建设的号角吹响,研发团队主动请缨,向着高原高寒、断层破碎带、高地震烈度活跃区等世界级隧道施工难题发起挑战,他们揣着“把论文写在雪域高原”的信念,在隧道施工现场驻守320天,在缺氧不缺精神的雪域,创造性开展高原高寒地区岩爆监测、盾构防卡与脱困关键技术、TBM施工技术研究,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志,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作为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团队持续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奋力攻坚,近年来,培养出国家级课题负责人10人、省部级课题负责人18人、地市级课题负责人16人。研发成果在第十七届、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决赛中获奖,涌现出全国劳模、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原大工匠、省市级高层次人才等14人。
从首台国产盾构机的破冰启航,到智能建造的华丽飞跃;从老成昆铁路的艰难凿路,到高原工程的时代壮举,研发团队始终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团队正向着更深地层、更复杂地质环境发起冲锋。正如团队青年工程师们所言:“当盾构机穿越长江黄河、贯通雪域高原时,那就是新时代建设者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
研发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这支忠诚担当的青年科研尖兵,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广大青年要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在大国重器盾构机新一代装备突破和隧道智能建造等方面做出重大成果,以科技创新赋能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高质量发展,做新时代科技报国的奋斗者。 (刘超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