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七一”期间,中国中铁党委对首批41个中国中铁“开路先锋”基层文化建设示范点予以表彰。经研究,现开辟专栏,陆续重点推介相关经验做法,供学习借鉴。】
中铁一局沪渝蓉高铁沪宁段站前Ⅶ标项目部三分部主要承担沪渝蓉高铁沪宁段站前Ⅶ标南通特大桥429孔简支箱梁预制及架设任务。项目部自2022年11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强引领、建机制、兴文化,切实把“开路先锋”的文化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发展优势,以高质量文化建设的硬核“三力”,带动高质量施工生产,在长江沿岸和江海明珠之地,展现“开路先锋”的使命担当和卓越风采。
强化文化“引领力”,铸就文化坐标
项目部始终坚持以“党建”筑牢思想根基,以“文化”凝聚奋进力量,确保党的建设与文化建设一体推进,与施工生产同频共振。
高举旗帜筑根基。项目党支部紧贴施工生产实际,一方面及时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制定13项规章制度,整合工作合力,为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一方面从党员教育培训等方面入手,将文化建设融入日常、落在经常,开展“开路先锋”文化宣贯6次、集中研讨8次,让广大党员成为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
深化内涵塑品牌。项目部注重文化内涵的提炼与传播,结合沪渝蓉高铁项目地域特点,将“开路先锋”文化、中铁一局“一路争先”文化与“长江”相契合,设计修建“中铁一局沿江故事长廊”实景文化展示区,通过有形化展示和故事化呈现,讲述中铁一局在长江沿岸的建设历程,先后迎接各类观摩70余次。得到了长江委、地方政府和业主高度认可,各级领导对中国中铁“开路先锋”文化和中铁一局“一路争先”文化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创新载体促融合。项目部积极探索多元化文化载体,利用“窦铁成夜校”,因地制宜打造“水上书屋”,让员工学习有了新阵地。员工手绘“轨道党建”文化墙,生动展现高铁建设风采,营造浓厚文化氛围。打造了集“果蔬禽”为一体的员工生态园,提升员工归属感。通过这些富有特色的文化载体,让“开路先锋”文化落在员工的“心坎上”。
凝聚品牌“向心力”,打造热点IP
项目部深挖“开路先锋”文化的厚度,找准属地文化的契合点,通过讲好品牌故事,以党建联建、企地共建和品牌宣传等形式,打造了一系列“热点IP”,赢得了地方政府和百姓的“好口碑”。
以党建联建搭平台。项目党支部通过与驻地政府部门、所在设备等单位党组织签订党建联建协议,开展党建联建主题党日10余次,双方党员一起走进红色革命遗址,同上一堂党课,共同观看企业宣传片、微电影,让驻地单位了解中国中铁在国家基础建设领域的重要贡献,增进互信合作。构建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合作共赢”的党建工作格局,共同推进基层党建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
以企地共建促发展。项目部与驻地单位紧密合作,积极开展“夏送清凉”慰问、反诈宣传等活动,与驻地多家单位连续两年举办三场慰问演出,项目员工与驻地百姓围坐一起,共叙家常,增进情感交流。项目部还积极与当地学校联建,组织“筑梦交通 共绘未来”“红领巾寻访”等活动,让在校学生亲身体验高铁建设魅力。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影响力,促进与地方发展的和谐共生,有效推动梁场征地拆迁、特种设备检测、应急管理等多方面工作。
以品牌宣传塑形象。项目部聚焦讲好品牌故事,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展示企业形象。项目施工大干的场景亮相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建国75周年策划的“沪渝蓉高铁‘90后’夫妻的幸福坚守”先进典型事迹登上央视新闻,激发了参建员工建功的信心和决心,也感动了无数观众。在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刊发项目重点报道10余条。通过这些多维度的品牌宣传,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扩宽了“开路先锋”的美誉度。
激活文化“驱动力”,激发攻坚合力
项目部以新时代中国中铁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广大员工中大力弘扬新时代中国中铁主人翁精神,以文化的“软实力”,推动施工生产的“硬支撑”。
在施工生产中当先锋。项目部自进场以来,号召全体员工发扬“开路先锋”和“一路争先”精神,将施工重难点任务、项目关键节点等重点工作与党建推进计划深度内嵌,强化党员先锋岗、红旗责任区作用,带动全体员工争先创优。2025年年初以来,先后两次在全线首家完成箱梁预制任务和架设完成,为快速推进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科技创新中展作为。项目部以文化赋能,根据施工需求,组织研发“钢筋绑扎胎卡具伸缩雨棚”“箱梁梁端封锚可视化透明模板”等3种新型工装工艺,达到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材料损耗,保证箱梁梁体外观质量和施工生产安全的目的。研制的“袋装膨胀剂自动拆包、称量、输送装置”“智能一体化混凝土试件成型设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通过揭榜挂帅、QC攻关、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持续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
在攻坚克难中打头阵。在施工生产中,分部广泛动员员工迎难而上,有效破解了场内地质条件差、拆迁任务重、线下单位制约、20‰大坡道等阻碍,克服梅雨、高温、冬施、台风频繁等诸多困难,按期完成各项节点目标。通过“党支部+安全穿透式管理”模式,强化党建工作与安全穿透式管理有效结合,做到党的组织直达基层安全穿透式管理的最前沿,确保项目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进度零延误。 (陈凯 杨杰)